《教出会思考的孩子》[美] 朱莉·博加特 |PDF下载|ePub下载
作者:
[美] 朱莉·博加特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原作名: Raising Critical Thinkers: A Parent’s Guide to Growing Wise Kids in the Digital Age
译者:
刘文玲
出版年: 2024-8-15
页数: 292
定价: 109.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73913517
内容简介
· · · · · ·
关于孩子的阅读与写作,你是否有以下问题:孩子没有阅读习惯,怎么办?孩子阅读时的专注度不够,无法进行深度阅读,怎么办?孩子看了很多书但作文写得不好,怎么办?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需要担心吗?只要坚持阅读,就会获得智慧,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果真如此吗?网络上信息混杂,如何分辨哪些信息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是一本给所有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养育指南,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孩子培养全面的世界观,成为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会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者。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与信息冲击。在获取知识途径极度丰富,知识相对“廉价”的时代,帮助孩子更好地思考与决策。
凭借20多年的家庭教育和课程开发经验,作者在书中引导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提高探索世界的能力,让孩子逐步掌握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并产生新的见解,而非简单重复学过的知识。书中提供了14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活动,适合父母与孩子共同尝试,一同开启培养批判性思维之旅。
作者简介
· · · · · ·
朱莉·博加特(Julie Bogart)
国际知名青少年写作教练。思维、阅读、写作课程开发专家,拥有23年课程开发经验,曾多次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家庭教育会议上发表演讲。
屡获殊荣的阅读、写作项目创始人。她创立的“勇敢的作家”(Brave Writer)在线写作、语言艺术项目系列课程为来自191个国家的3万多名注册学员提供服务,曾为世界各地的千万家庭提供了教育支持。
听众广泛的播客节目 Brave Writer Podcast 主持人,以及培养孩子热爱诗歌的全球活动“诗歌茶会”(Poetry Teatime)发起人。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6个步骤,建立自主思辨力
01 找出谁是讲故事的人
所有内容背后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
对自我的觉察和对他人的评判同样重要
童话侦探所5~9岁
小说茶话会10~12岁
经典放映室13~18岁
02 区分事实和虚构
保持谦逊,用亲密感代替确定性
掌握术语,开启批判性思维之旅
秉持学术态度,为不同的观点留出余地
03 用提问激发好奇心
学会背诵不是真正的学习
单选题让孩子与“深思熟虑”渐行渐远
用提问式教育激发孩子的思考
通过打破预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感受文字趣味5~9岁
理解语法10~12岁
阅读《炸脖龏》13~18岁
04 留意自身感知,不急于判断
未经觉察的印象会对思考产生影响
公园小径
都市小巷
感官寻宝5~9岁
摸奖袋10~12岁
观察心理图像13~18岁
05 检验信息及信息来源
关心教育的目的,将知识用于改善人类生活
设置规则,让游戏成为提升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错误信息泛滥是因为人们不关心准确度
案例分析:非医学人士如何决策去医院还是在家分娩
06 识别身份认同如何影响人的世界观
镜头和滤镜影响人的世界观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从三个方面对身份进行剖析
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人格
通过“堆肥发酵”形成自我
第二部分 三驾马车,提升思辨力:阅读、经验和相遇
07 花时间扩展词汇量,让你越来越会思考
微素养和微词汇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完成阅读前的技能练习5~9岁
培养阅读中的视觉识读能力5~9岁
收集符号,打造自己的词典10~12岁
收集符号,打造自己的词典10~12岁
进行语气实验10~12岁
尝试使用其他文字系统13~18岁
认识野生生物13~18岁
创建专业词汇库13~18岁
多样性图书馆:体裁多样性
多样性图书馆:广泛代表性
08 告别“松鼠式”阅读方式,快速找回深度专注
平衡兴奋型专注和深度型专注
修复阅读习惯,沉浸于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小贴士
深度阅读配套练习
抄写5~9岁
札记10~12岁
反思性随笔13~18岁
09 把3种经验加入批判性思维工具箱,发现熟悉与神秘
经验重塑大脑,练习促成进步
直接经验是通向批判性思维的捷径
用间接经验调动批判性思维
运用想象力,代入他人的视角看世界
用魔术戏法启发孩子检验可信度
通过尊重历史文化的经验塑造活动进行学习
通过参观历史古迹获得经验
10 制造“相遇”,推翻先入为主的观念与假设
拥抱“相遇”,引入全新的观察方式
应对“第一次”,主动寻求理性的冒险
打破规则,努力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与他人相遇,设法结识各种各样的人
忍耐,让相遇促成真正的转变
观点性问题
多样性环境
第三部分 多元观点共存,激发新思维
11 审视不同观点,尊重差异
小心思想饱和,注重自我觉察
追求洞察,不要匆忙下结论
揭露第一印象,允许洞察浮现
研究开始前
研究结束后
认识差异,用“获得了解”代替“感同身受”
发掘忠诚心,了解从属的社群
12 融合两种视野,走向批判性思维之旅的终点
语境对诠释的影响不可忽视
不同时代的语境影响对文学经典的诠释
多次阅读有利于做出更加完善的诠释
诠释者视野(你的视野)
文本视野(作者的视野)
融合视野(你的视野+作者的视野)
初步诠释
13 改变自我,多元观点共存
致谢
注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