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辩证法》[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 |PDF下载|ePub下载
作者:
[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
/
杨国柱 主编
/
[法国]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副标题: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电影文选
译者:
郑重
/
田若男
/
杨国柱
/
韩晓强
/
史烨婷
/
郑博航
/
张琦
/
崔佳璇
/
张海裕
/
杨乔惠
/
穆潇然
出版年: 2024-9-30
页数: 542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迷影丛书
ISBN: 9787507855708
内容简介
· · · · · ·
在迪迪-于贝尔曼的整体写作中,电影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他将电影作为一种移动媒介带入对艺术史的研究。他早期关于电影的兴趣主要源于其对蒙太奇方法的关注,1990年代中期提出了在艺术史背景下对蒙太奇概念的理论重构,并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对静态图像的电影使用的艺术历史兴趣。自2008年以来,电影已经成为他关注的日益政治化的理论核心。从1995年现代主义电影理论第一次在他关于乔治·巴塔耶的视觉文本的分析中胜利地进入他的艺术史,到撰写“历史之眼”系列最后一卷的2016年,本文选一共辑录了迪迪-于贝尔曼19篇文章。总体上看,这些选文涵括了迪迪-于贝尔曼电影理论的四个主要面向:源于“图集”认识论的蒙太奇方法、大屠杀—影像的伦理反思、人民—影像的抵抗政治、从情感走向起义的行动—影像。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哲学家、艺术史学家,1953年生于法国圣埃蒂安,目前为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中心主任。作为阿比·瓦尔堡和瓦尔特·本雅明等文化理论家的思想后裔,以及路易·马林的学生,迪迪-于贝尔曼在艺术史、图像政治和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他的写作跨越了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的广泛领域,目前共计出版60余部专著,代表作品包括《在时间之前》《遗存的图像》《不顾一切的图像》与《历史之眼》(1-6卷)等。
目录
· · · · · ·
“无赖的辩证法”— 爱森斯坦与巴塔耶(1995) 3
哈伦·法罗基:对抗世界的暴力(2009) 74
哈伦·法罗基:理解世界的苦难(2009) 100
让 – 吕克·戈达尔的过去引用(2015) 119
二、不顾一切的影像
克劳德·朗兹曼:不顾一切的地点(1995) 147
档案图像或表象图像(2003) 165
蒙太奇图像或谎言图像(2008) 205
愤慨与尊严:关于塞缪尔·富勒(2005) 247
三、人民的诗歌
飘忽不定的存在(1999) 269
萤火虫—图像(2008) 286
想象的人民,作为群众演员的人民(2012) 307
展示无名者(2012) 328
光对抗光(2014) 337
流泪的人民:爱森斯坦或大师的作品(2016) 367
四、欲望揭竿而起
影像审美自由十论(2007) 413
激情与行动:爱森斯坦反对巴特(2012) 436
诗意的愤怒—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札记(2013) 461
感性的辩证法(2016) 485
情感不说“我”(2016) 522
大都会文献翻译小组 534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一个最“主观”、最“晦涩”的内在体验,如何从它找到正确的建构、叙述和传播形式的那一刻起,作为另一个闪光出现。当然,贝拉特收集的梦境政变了现实;但正是这种改变承载了秘密知识的价值,正是在种意义上,一种被表征(figurée)威胁充当了一种人类学的诊断、一种政治预言、一种异端——但也是“超美学”——的知识,通过夜间所梦见的图像了解白天生活的时间。认识艰难时代、铅化的时代(伪善者的厚重外衣、杀人弹的材料、忧郁症的颜色):“我要把自己埋在铅里。舌头已经铅化。被恐惧锁住了。当我全身沾满铅时,恐惧就会消失。我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被铅充满。当他们到时,我会说,“被铅封的人无法站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萤火虫—图像(2008) 286
-
萤火虫—知识:秘密的知识,象形文字,不断接受审查的现实。“我梦见我不再梦见任何东西,除了长方形、三角形与八角形,所有这些看起来都像圣诞饼干——你看,做梦是被禁止的。”关于人类的知识,就像废纸筊里的纸一样可有可无,甚至更糟(做梦者是犹太人)。“在蒂尔加滕(Tiergarten)公园,有两条长椅并排而立,一条被漆成通常的绿色,另条被漆成黄色(在那个年代,犹太人只被允许坐在专门漆成黄色的长椅上)。它们之问隔着一个垃圾桶。我坐在垃圾桶上,在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就像盲人乞丐有时戴的那种牌子,也像当权者让种族侵犯者,戴的那种牌子。上面写着:“如果需要,我会为垃圾腾出空间。”甚至对所犯暴行的了解,来自一个对集中营现实一无所知的做梦者:“我梦见自己被迫列出所有已知的非人道惩罚。我在梦中编造了它们。然后我尖叫着报复说:“所有的敌人都必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萤火虫—图像(2008) 286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 · · · · ·
喜欢读”感性的辩证法”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电影的历史性
7.8
-
-
影像的记忆巡回
7.1
-
-
帕索里尼的电影
7.6
-
-
电影宣言
8.8
-
-
闪速前进
7.2
-
-
乔纳斯·梅卡斯对话电影人
8.4
-
-
宽银幕
8.4
-
-
电影与激进的渴望:实验电影文论选
8.5
-
-
残酷电影
7.8
-
-
后人类影像
8.3
我要写书评
感性的辩证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Eco
2024-09-26 18:18:27
平行电影,或30张截帧引发的思考 ——“无赖的辩证法”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平行电影,或30张截帧引发的思考 ——“无赖的辩证法”笔记 “辩证操作不用寻求对组成它的那些独异的图像进行压制或者抽象求和。”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一、前言 这篇译文选自光斑出版社(Éditions Macula)2019年3版的 《无形之相似》 第三部分《症状:“事实的辩证发…
(展开)
>
更多书评
4篇
论坛
· · · · · ·
迪迪-于贝尔曼论述、提及的电影片单(Georges Didi… | 来自Eco | 2024-11-09 10:23:15 | |
1月11日20点前,转发广播,抽5位豆友赠书 | 来自Eco | 2024-11-06 22:46:02 | |
呜呜呜?,究竟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一个购买哇? | 来自邵大狗 | 8 回应 | 2024-10-23 16:32:13 |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电影文献辑录 | 来自Eco | 2024-08-06 01:48:37 |
《感性的辩证法》[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 |PDF下载|ePub下载
感謝您喜歡博主推薦此書,請支持購買正版。
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howardjoe1536#gmail.com,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请支持正版!
2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4-11-07 16:10:47
江苏
感谢eco老师赠书!对国内艺术学界来说,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本迪迪–于贝尔曼文选,选篇眼光极好且毫不马虎,尤其是尽数收录了《历史之眼》系列中与电影相关的核心篇章:第二卷中的塞缪尔·富勒和哈伦·法罗基、第四卷中的戈达尔、第五卷中的帕索里尼、第六卷中的爱森斯坦。在这中间,私心最喜欢论帕索里尼的那几篇文章。
1
有用
古法蒸
2025-01-05 12:34:12
北京
多处翻译完全误解作者意思,甚至与原意完全相反,否定的译成肯定的
1
有用
鲁小飞
2024-12-15 15:54:39
湖南
随便翻了几下惊讶了,于贝尔曼用的都是在同一个语境下我很喜欢的那些词:消失和幸存之间抵抗的行动、既存的人民和缺席的人民之间、肯定无力、尊严的权利……译者的翻译很好,稍微捉一个小虫,第299面把朗西埃的“治安”翻译成了“警察”,232面把米什莱翻译成了米歇尔。看完了,改四星,因为萤火虫伦理是要我们坚持例外性,不要直接反应敌我政治的压力,这里面有恐怖主义法团主义之类的种子,但是他展开的时候受害诗意味道太…
随便翻了几下惊讶了,于贝尔曼用的都是在同一个语境下我很喜欢的那些词:消失和幸存之间抵抗的行动、既存的人民和缺席的人民之间、肯定无力、尊严的权利……译者的翻译很好,稍微捉一个小虫,第299面把朗西埃的“治安”翻译成了“警察”,232面把米什莱翻译成了米歇尔。看完了,改四星,因为萤火虫伦理是要我们坚持例外性,不要直接反应敌我政治的压力,这里面有恐怖主义法团主义之类的种子,但是他展开的时候受害诗意味道太重,去主体再主体化的水平着实不高。而且最后用席勒按压一下马克思已经表明了他是不懂现实肯定性的软弱知识分子。
(展开)
0
有用
等待野蛮人
2024-12-10 16:01:59
北京
于贝尔不谈论本体论,而是一种以蒙太奇为主体的形式论,技术论
0
有用
木子
2025-01-03 15:43:45
上海
Didi-Huberman真的是位天才写作者,各色华丽的理论都被他消化后融入到文字的骨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