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 |PDF下载|ePub下载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本书论列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作者把中国文化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问题放到一个世界的架构里去思考,将视野扩及到全世界。书中所展露的锐见与洞识力是作者的学力与艰苦的思考的结晶,是一位专业的思想者,以他相当深厚的知识训练为基底,完成的一项具有独立的创建性价值的著作。
此次邀请到殷海光先生的弟子、著名哲学家陈鼓应先生授权收录殷海光先生晚年对中国文化的语录及其遗稿《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同时将收录陈鼓应先生的《殷海光先生所留下的》文章作为代序,帮助读者理解本书。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殷海光:优秀的思想家,曾从师于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先生,也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的老师。他是继胡适之后最出色的台湾学者,殷海光是台湾 1950-1960 年代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在逻辑学、哲学与思想史等领域著述丰富,他对自由、民主等理念有深入的研究和倡导,其思想和著作对后来者产生了重要启发。在文化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糟粕。他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让民众意识到不能盲目守旧,要以理性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为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他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和推崇,也拓宽了台湾民众的文化视野,激发了对不同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目录
· · · · · ·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一 清开道路
二 文化的定义
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一 文化的变迁
二 本土运动
三 文化的罗聚形态
四 文化的特征
五 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
六 文化对文化的倚赖
七 历史与文化
八 文化的繁缛化
九 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
十 文化与价值
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
十二 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
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
一 家
二 中国社会的基型
三 社会的层级
四 我族中心主义
五 离隔和心性凝滞
六 合模要求
七 长老至上
八 地位与声威要求
九 两性分别森严
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
一 家庭的瘦化
二 孔制崩溃
三 本土运动
四 代间紧张与冲突
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论争
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
一 一个论辩
二 保守主义者的特征
三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念
四 保守主义的批评
五 保守主义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
一 严复
二 谭嗣同
三 梁启超
四 吴虞
五 胡适
六 吴稚晖
第九章 西化的主张
一 西化言论的选样
二 对西化主张的批评
第十章 中体西用说
一 时代的背景
二 中心的论旨
三 批评的分析
四 影响扩大的原因
五 一个翻版
第十一章 现代化的问题
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扩张
二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三 现代化的涵义
四 科学与社会
第十二章 民主与自由
一 民主与自由不是一件事
二 对民主的正反两种看法
三 民主的优点
四 民主的后进问题
五 中国的民主问题
六 自由的涵义
第十三章 世界的风暴(存目)
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一 民初人物的错误观念
二 传统德目的今观
三 我们所需的德目
四 东西道德的整合
五 新人本主义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的责任
一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二 知识分子的失落
三 时代环境的透视
四 知识分子的责任
附录一 读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许倬云)
附录二 有关《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几个问题——并答许倬云先生(殷
海光)
附录三 殷海光遗著《中国文化的展望》我评(金耀基)
附录四 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
附录五 殷海光最后的话语
附录六 病中语录
英汉对照表
人名
名词
· · · · · ·
感謝您喜歡博主推薦此書,請支持購買正版。
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howardjoe1536#gmail.com,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请支持正版!